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即将启程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履行人民代表的神圣职责。张天任代表担任村书记24年,长期关注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今年,他围绕农业强国战略,经过深入调研,计划提交一批建议案,其中不少是湖州的好经验好做法。

制订《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
张天任今年关注的一大重点是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他在调研中发现,农村污染防治仍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短板,现有的环保法律体系,重点监管工业生产,保护城市环境,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方面,监管相对不足。
张天任建议,制订《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治体系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撑。

高效开发低丘缓坡资源
德清县裸心谷度假村、安吉县景澜老庄山居度假村等一批民舍,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集约化利用土地。张天任担任村书记的新川村,是长兴县典型的山区,当地居民利用山地资源,办起了绿色智能化工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实现了村庄富,环境美。
我国70%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半山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离不开土地要素的支撑,离不开低丘缓坡的合理开发利用。2015年,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推出生态“坡地村镇”试点政策,立足“七山二水一分地”的实际情况,打破传统,以“点状供地”,集约利用土地。在“零占耕地、少占农用地,充分利用山坡地”前提下,合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显著”。
经过认真扎实调研,张天任完成了《关于高效利用低丘缓坡国土资源,建设生态坡地村镇的建议》,他认为,在当前内需和投资不足情况下,以浙江生态“坡地村镇”的“点状供地”经验为基础,推进低丘缓坡区域的合理利用,是有效扩大投资、激活城乡要素,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五点具体建议:
一是严保耕地坚守底线,加快推广浙江生态“坡地村镇”经验;二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抓手,持续探索“点状供地”政策和项目综合实施方案;三是强化规划管控,动员多方参与低丘缓坡区域开发;四是完善审批机制,深化组织管理;五是为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严守耕地红线、固牢粮食安全
耕地红线是“高压线”,也是粮食安全的“生命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要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处置,认真贯彻中央部署,采取“长牙齿”的举措,坚决制止增量,妥善处理存量,不断优化耕地质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今年“两会”,张天任计划提交《关于严守耕地红线,固牢粮食安全“生命线”的建议》。他建议,一是要严格用地管理,坚决遏制增量。建议耕地监管和行政执法由同一个主体执行,将土地利用监管纳入县、乡(镇)日常土地巡查范围,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网络执法系统,扩大全天遥感监测范围,实时动态监管;二是要培育新型主体,发展社会服务。政策补贴应向懂技术的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主体给予更多的种粮补贴和奖励,并给予信贷融资、农业保险等金融支持。
此外,还要创新机制方法,做好治后保障。做好工商企业流转耕地的资格和项目审查,严把准入关,探索建立农用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预防流转主体私自改变土地用途;严防工商企业无序推高地价,防止资本骤然撤出影响农地租金稳定。

来源:湖州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