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中国汽车报:新征程锚定汽车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3-3-14 8:05:00  阅读数:6768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新征程上,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在全力起航。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方案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重点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这一改革措施将更加有效协同经济发展,也将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汽车产业,于外,是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制造业和工业向上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内,又面临着深刻重塑产业形态和格局、全面实现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基于此,实现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尤为必要。那么,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需要重点攻克与补足的短板又有哪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又该怎么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行业内外的全国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以及业内专家,就上述问题提出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提案、议案与建议,为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言献策。

高质量发展 汽车业责无旁贷

思想决定方向,理念引领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这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思想和力量源泉。

恰逢中国汽车工业诞生70周年之际,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汽车业更加责无旁贷。回顾过往,汽车行业以不屈服、不退缩和不认输的勇气与信心,从“缺重少轻、轿车一片空白”,到今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历了艰辛而光辉的历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继高铁之后,又一张“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自主品牌不断向上,市占率频频跨过50%的门槛,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产品、技术得到了消费者与市场的认可;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披荆斩棘”,去年出口量一跃超过了300万辆,仅次于日本,位列全球第二;凭借体制机制、消费市场、跨界协同的独特优势与特长,近年来,国内智能网联汽车走过了“从概念到落地”的起步期,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势不可挡地引发汽车产业链的重构和市场格局的变革……

越是身处高位,越要谦虚审慎。对于已经取得累累硕果和非凡成就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复杂交织,高质量发展该向哪走、如何走至关重要,只有拥有新认识、新思路和新作为,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局面。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认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结合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告诉记者,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很好地诠释了行业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包括科技实现自立自强、创新行为更加规范,以及实现数字化创新等,这些改革举措将深层次改变中国汽车现有的生态。

高科技含量 强链补链延链

历史告诉我们,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中国汽车能否决胜未来,产业链的安全、可控是关键一环,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全行业就必须直面全面掌控和驾驭产业链、供应链这一全新命题。强链、补链、延链是新时期下的重要任务,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议话题。

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苗圩在作大会发言时表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扎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同时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应用牵引,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并坚持系统思维、用好系统工程方法,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次,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第三,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发挥以改革促发展的作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深化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此外,还要进一步拓宽国际化视野、强化国际化思维,紧扣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卫东认为,想要推动制造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下一步应加快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联合创新机制,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共享科技成果,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力求突破。

具体到电池行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任指出,无论是推动能源技术革命还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源电力企业都发挥着“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链主’企业,天能集团希望得到综合性的政策支持。”他建议,把支持“链主”企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稳就业,并提升现代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

高舞台站位 国内外双循环

“所谓高质量就是不要执着于高速度,目前已经提出要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构建新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以此带动内需,使我们的发展更有韧性和持续性。”按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的这一说法,拉动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增长,将成为我国稳经济、促消费的重要举措。

就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而言,经销商的高质量发展不容忽视。据介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联车商向全国工商联提报了6份团体提案,其中,《关于支持汽车经销商可持续发展的提案》提出,建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下发的一系列支持汽车产业和汽车流通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打通相关政策措施贯彻执行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结合汽车消费市场和汽车流通企业现状,继续出台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可考虑加大对汽车流通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纠治主机厂不合理商务政策,切实缓解经销商经营压力。

作为汽车全生命周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搞活二手车流通,能够盘活汽车存量,拉动新车消费。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首席执行官姚劲波在提交的“畅通大循环,激发汽车消费潜力”建议中指出,为引导二手车交易模式向规模化、品牌化升级发展,应确定二手车增值税减按0.5%征收政策,同时应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二手车交易便利化水平,在具备条件的互联网经销企业设立网上机动车登记站,实现“网上过户”功能。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主动脱钩,而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强调“独立自主”,同时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相互促进。为进一步开拓国际汽车市场,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提出,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单位应研究进一步降低整车进口关税,以便争取更加互惠的贸易政策,降低关税壁垒。同时,商务部等部委加速与中国汽车出口主要市场所在国家和地区签订贸易协定或关税联盟,制定与汽车有关的关税政策,特别是拉丁美洲南方共同市场(南共体)、墨西哥、南非、欧洲国家;推进与已签订自贸协定国家的第二阶段谈判,将汽车纳入协定目录,加快汽车产品关税互减的进程。

高效率运行 低碳绿色转型

万喆认为:“从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角度来说,绿色未来确实能够实现‘金山银山’,因为对高科技含量和高新科技产业来说,绿色可能是它未来发展的一个增长极。绿色转型,是国际社会新发展阶段的需要,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突破点。”汽车行业更是如此,作为低碳绿色转型重要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不仅为我国交通行业的减碳节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正在成为我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迭代更新的新生动力。

加快汽车产业绿色转型仍任重道远。众所周知,尽管乘用车市场体量大,但商用车才是碳排放的“大户”。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带来了《关于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的提案》。他指出,为加快商用车的低碳转型升级,建议借鉴乘用车积分机制,同时考虑多能源并驾齐驱的现状,以全生命周期减碳为目的,加快制定、实施商用车碳积分管理办法。可考虑采用建立碳积分与全面碳市场的链接,重点关注成熟度较高且应用场景固定、未来潜力较大的轻型商用车产品,针对这些产品制定相应的积分统计规则、管理流程、数据收集体系。“由于会对传统企业造成不小的减碳挑战与转型压力,因此商用车碳积分管理还应稳中求进,分段实施。”李书福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关注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地区不平衡的问题。他认为应当围绕农村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农村家庭充电桩安装等问题,给农村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予以补贴支持,优化汽车消费市场结构,在上牌、购置税、停车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等。例如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发展公共充电桩,鼓励社会资本参加公共充电桩、换电站及汽车移动补能设备的制造和运营,并对居民安装家用充电桩进行支持。

高端化平台 融合协同创新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仍存在不小的挑战。一方面,面临技术提升瓶颈的企业呼吁政策“松绑”,但民众的出行安全和社会稳定也不可忽视;另一方面,产业融合推进多年,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跟上汽车产业的发展步伐,一直掣肘着车路协同和智慧城市的下一步发展。

冯兴亚建议,为了让智能驾驶汽车“有数能算”,助力智能驾驶汽车实现快速量产落地,应统筹和尽快放开高速路、快速路测试场景;支持在试点城市先行先试,匹配智能驾驶道路测试需要,并完善道路测试过程中的管理配套要素建设。与此同时,可以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产品在相关区域加入试点工作。

“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智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支持上海、武汉等有条件的地区先从5G新型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系统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培育相关创新链和产业链。同时,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试点、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等工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由试验示范阶段迈向产业化阶段积累经验和技术。

“欧美正加大在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颁布贸易保护法案、筑高专利壁垒,导致在准入门槛、标准认证等方面,国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在收窄,‘走出去’的黄金窗口期不断压缩。”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看来,把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个窗口期,加快“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正成为各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他建议,一方面,持续优化物流成本,铁运降本,补贴运价。打通多港出海,打通广州南沙港、宁波港等其他港口运输通道。另一方面,为车企在技术交流、海外参展等方面提供助力,解决“认证难”,帮助车企熟悉海外汽车市场规则等,从而助力车企开拓“一带一路”在内的全球市场。

高层次人才 营造良好氛围

毋庸置疑,汽车行业只有把引贤招才之门敞得更开,让各类人才各显其能,才能真正起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营造更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与氛围,也成为汽车行业代表委员聚焦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懿艳指出,面对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双缺的问题,首先应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及发展规划,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产、学、研形成合力,夯实创新融合平台,丰富合作形式。此外,还需在相关高校加快开设智能车辆工程学院或专业,围绕芯片、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等智能网联汽车“卡脖子”技术,加强对高校相关基础学科建设的政策扶持和基础投入,设立专项激励。

大国工匠是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担当。全国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师鹿新弟就打破培养大国工匠瓶颈问题建议,首先,各级政府应该出台劳模创新工作室与技能大师工作室资金支持的相关文件,定期考核;其次,调整政策,允许央企中外埠(非本部省市)的高技能人才在单位当地参与评优,拓宽捋顺这些人才的职业上升通道;第三,政府应该建立督导、考核机制,跟踪落实政策文件落地情况,设定执行文件的期限,打通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最后一公里”的执行情况。

在人才培养上,人工智能能否发挥好工具作用?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应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方式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通过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均衡和因材施教,在师生减负的基础上实现五育并举,培养创造力;其次,设立智能化教育评价方面专题攻关项目,围绕科技赋能教育评价方面的创新探索发布专项指导文件,重点突破全样本、多维多模态数据采集,智能化、个性化信息分析反馈等智能化教育评价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规模化推广应用;第三,建立教育评价领域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育评价跨界协同,创新评价工具,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汽车产业将着力打造新发展引擎,把握新时期的新机遇。而应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挑战,解答产业发展新命题也成为产业、企业智慧与担当的新考验。新时代下,让我们凝心聚力、奋跃而上,共同书写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汽车报